close

中國時報    A15/時論廣場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5/06/17

誰怕誰的哲學

【黃征輝】


  上月底我前往夏威夷群島旅遊,二十四日坐飛機從「茂宜島」轉往「大島」。飛機很小,座椅更小,那天滿載,全艙三十七個乘客只有與我隨行的三位朋友是東方人。外國人的體形大部分胖,可能有超過三分之一乘客的體重超過一百公斤。不知是飛機的冷氣有問題,或是當日的溫度太高,總之艙內的溫度熱得讓人受不了。和這麼一群人擠在那狹小、悶熱的艙間裡,難過的程度不想可知。所幸這段航程只有三十五分鐘,心想忍耐一下,很快會過去。
  起飛沒多久飛機就降低高度,接著看到機輪嘎咋嘎咋放下來。正暗自慶幸「那麼快就到了」,機輪卻又收起,引擎再次發出怒吼,飛機重新向上爬升,飛行了二十多分鐘才再降落。
  降落以後機長像在飆車般在跑道上疾駛,速度快到轉彎時乘客的身體會不自主地向旁甩開。同行的朋友還在開玩笑:老美開飛機真是帥氣!
  靜止停下以後,艙門打開,空中小姐沒有讓乘客下機,反而是走進來一位地勤人員。那人在前面和空中小姐一陣嘀咕,隨後關閉所有引擎,別說是冷氣,連通風也沒。
  正當人人鼻尖冒汗、心裡納悶之時,空中小姐宣布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──從一個機場飛到另一個機場,要填交某種文件。但由於機組人員的疏忽,他們忘了,直到起飛以後才想起來。一開始機長試圖立即降回原機場,卻因「油滿載、人滿載」,飛機的重量超過「降落限制」,所以不得不在空中飛行二十多分鐘。此刻降落的是原機場,必須重新加油。又因加油不得開啟任何引擎,以致必須關閉通風。
  同行友人聽得張口結舌。可是,令我們更意外的是,其他乘客僅僅起了一小波騷動。大部分人是搖搖頭,低聲和左右交換一下不滿的意見,隨後紛紛拿起「飛機型目」當扇子猛搧。
  原本三十五分鐘的行程經過這麼一折騰,大家在猶如烤箱的機艙裡面待了七十五分鐘,那味道真不好受。而空中小姐呢,她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句(也只有一次)道歉的話:我們感到非常抱歉。
  這事如果發生在台灣,台灣人會如何處理?
  當場破口大罵?罷機不走?要求賠償?SNG連線轉播?要求航空公司公開道歉?
  別說是「人禍」,試想一下前數日華信機艙玻璃破碎的「意外」,乘客和媒體是怎麼處理的?
  這事情讓我不得不懷疑,是外國人太軟弱,或台灣人太「嗆」?
  如今打開電視,最常看到的畫面是「抗爭、尖銳地質問、不留情面地批評、罵人、吵架、打人」。新聞也罷,甚至本土自製的連續劇也充滿了這種畫面。彷彿,這才是台灣目前的本土文化。看多了,大家有樣學樣,因為不這麼做,就會淪為受人欺侮的軟腳蝦。
  台灣社會,何時成了一個人人自大狂妄,不懂得尊重、體諒他人的冷酷社會?
  我們內部這麼打打鬧鬧也罷,這股歪風近來有向國外發展的趨勢。
  中共算什麼?誰怕誰
  日本算什麼?誰怕誰
  台灣的左鄰右舍除了中共和日本,還有誰?
  民心如此,等到有一天高層官員也養成這股「誰怕誰」的心態,全民的災難就不遠了。
  (作者筆名黃河,為軍事小說家,海軍備役上校)

-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ecu 的頭像
    specu

    思維的交錯點

    spe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