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以下內容含有電影情節,可能破壞觀影樂趣。


  剛看完電影的時候,聽到一片類似噓聲的聲音,似是不滿的聲浪。但我覺得這部片並不是那麼的差的,更精確來說,我覺得大家的期望方向,不對了。


  首先,先理解這部片是從一部原著小說改編,1898年HG威爾斯的《War of The Worlds》,(台灣翻譯宇宙戰爭、兩個世界的戰爭(龍騰歷史課本)、決戰火星人),HG威爾斯何許人也?他是編寫《世界史綱》的學者兼科幻小說作家,可參閱龍騰版高二歷史課本。簡單來說,這部片的原創構想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情,那時這部小說發明了防護罩跟死光槍,還有外星人入侵的經典橋段現在看來,都是一些很正常也不過的奇幻元素,甚至是有點庸俗了。記得,這是一種經典性的創舉。如果今天要從這裡品評它的成敗,是導演選劇本選錯了。


  世界大戰的原著影響到了ID4之類的「外星人入侵」電影,不少人拿他來跟ID4比較,我想後者比較接近一個大家期待的娛樂片典型,有精采刺激的大反攻、飛機跟外星人戰鬥、人類(美國)必勝的迷信……,而世界大戰,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部片,如果從這樣娛樂性質來看他,就會得到上述的失望感。




   ‧相當優秀的劇情片,以捕捉災難的人性特質見長,著重主角家庭的描寫。整部片主要的氣氛是驚悚,有很多場面還相當的嚇人,以及,在面臨大滅絕的死亡威脅時,人性光輝與黑暗共存的眾生百態,壯烈與榮耀伴隨死亡同存;為了活下去,死也要活下去的勇氣與執著。


  ‧特效驚人,雖然這主軸應該不是打外星人(恐怕是被外星人打),不過還是有很多精采的場面,例如遍布平原的紅色入侵物,隨著人血的滋養,染得舉目所見皆泛著血光,靜止一秒的場面肅穆而悲壯,隨即,被巨大的殺人機器所打破;而外星人的戰鬥機器造型也是不錯,力量強大、很有威脅感,可惜欠缺變化。


  ‧既然是親情片,就可以看到父子衝突,這部的父子衝突夠強烈,兒子血氣方剛,誓死保家衛國,對處心積慮帶家逃命的父親頗為不滿。縱使狀況已經絕望,國民兵仍然一波接一波的投入戰場,目的是「讓更多平民有時間逃走」,在一面敗倒的戰況下,兒子毅然決然扯開父親的束縛,要求『讓我走!』,下一分鐘,我們就看到了整面的爆炸,連美軍馳騁沙場的M1都灰飛湮滅。可謂劇情驚爆點。


  ‧其實每句對話都可以研究,有其細微之處,這就是史蒂芬史匹柏的功力所在。例如一開始小女孩不是被刺到嗎?她說『身體自己會把這些東西排出去』,這不就是暗示著結局的發展嗎?更多的地方,我沒辦法一一舉例。



  ‧劇情結構上收尾是相當侷促的,我想許多人都不滿意他的收尾,期待一場大反攻的心情破滅了、覺得這樣虎頭蛇尾、不可理喻者皆有;對於這點我並沒有太多的反駁,我也認為劇情急轉直下,很可能跟原作內容有關係。但是,在必須符合原作結局的情況下(想必,史蒂芬史匹柏也覺得這是一個好結局),現在提供的結局,我相信是比較可行的方法。


  ‧下個結論,這部片不是戰爭片,是恐怖驚悚加溫馨感人,結局爭議大,如果看過原著也許更好,期待的方向要正確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史貝克‧法爾維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ecu 的頭像
    specu

    思維的交錯點

    spe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