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上映日期:2007-02-18
類 型:劇情、戰爭
片 長:2時23分
導 演:克林伊斯威特
演 員:
【末代武士】【藝妓回憶錄】渡邊謙
【青之炎】二宮和也
【霍元甲】【現在很想見你】中村獅童
--
昨早看的,臺北放映這部片的電影院不算多,但這部片其實不錯的。本屆奧斯卡的諸多大片,對在台灣影業而言,都不是商業性的熱門片,本片一例,【黛妃與女皇】亦是(約在200萬之譜),【最後的蘇格蘭王】、【聯航93】更不用說了。【竊聽風暴】在台南還不會上映!【火線交錯】倒是賣得不錯,約在1200萬左右。
本片跟成本票房無啥關係,不必多談。本片的戰爭特效不差,大場面算是沿用【硫磺島的英雄們】the Flag of our Fathers,「場面」上可圈可點,除了硫磺島兩萬名日軍的軍勢未能窺見,但這也不是缺點,只是導演將之省略,重點放在描繪戰爭本身的荒謬,以及艱苦抗戰的日本兵士生活。
【來自硫磺島的信】採取的拍攝基調,乃是「傳統中又不失創意」,他維持了戰爭片的可看性,又確實顯現了日本守方的戰爭實貌,一如克林特伊斯威特的一貫手法,在剪接當中傳遞了許多訊息,本片的穿插訊息,主旨比較集中,因此也比【硫磺島的英雄們】可讀易懂。
理解戰爭不一定必由大將的視野,在本片當中,一個平凡而知足認命的麵包師傅,也能成為我們看這場戰役的主要觀點,也就是二宮和也所飾演的西鄉,他寄的信大概最多,我們對他的了解,也最深。西鄉對於戰爭是很消極的,他從開始就不希望守護這座島,一個又臭又髒的小島,放棄算了,但軍人不能選擇戰場,美軍上來要開殺戒了,也只得打回去。
其實觀眾也知道,西鄉是怕死又想逃的,絕對不是為了「保存戰力效忠天皇」;西鄉的角色,就是一個底層而平凡的小伙子,有未能割捨的牽掛,最貼近觀眾的平民身分,因此當他發現「逃走的夢想」破滅時(參憲兵清水),自然便嚎啕大哭了,在小小的硫磺島上,他哪也不能去了。然而,他為了那把栗林的配槍,可以發瘋似的攻擊,簡直是求死的表現,我們自然而然,會為這樣的真性情所感動,西鄉也許缺乏軍人的魂與氣魄,但他從來沒有忘記,「需要守護的事物」。
大將的觀點自然也不可忽略,否則我們無法知道「硫磺島戰役」的全貌,渡邊謙飾演的栗林中將,是片中的靈魂人物,一顆無比耀眼的流星,自從飛機落地就註定了他的命運。栗林的戰略不差,其為硫磺島以劣勢兵力能堅守一個月的功臣,可惜的上意不達,因為軍隊思想的僵化,這名西洋通戰將的命令,未能確實執行。
栗林有太多的場景為人關注,尤其是東京來的無線電撥送慰勞將士的「兒歌」,聞者無不動容。栗林有許多留美時期寄給故鄉的家書,提到他對美國友人的知遇,對故土的懷念,卻也遭逢國命,與故友(美國)劍拔弩張,至死方休,實為天命無常,戰爭即是充滿諷刺的悲劇。
另一個畫面,筆者也印象深刻,這倒較少人提;即為當折缽山殘兵逃回指揮所,栗林命人給他們水喝,此時副官無奈的回答:「沒水了」,栗林中將臉上流露遺憾、抱歉、擔憂的一抹神情,說「至少你們能夠休息了」拍拍兵士的肩膀,送他們進去。此般種種,均為渡邊謙之演技過人證明。從【末代武士】的勝元,到【來自硫磺島的信】的栗林,渡邊謙都非常恰當地演活了「一顆註定殞落的明星」。
奧林匹克馬術冠軍,西竹一男爵,亦是一個樂天知命的知洋派,個人很喜歡這個角色,他點醒了自己的士兵,美國人不過也是人,他們一樣有關心他們的母親,在戰俘家書中,他提點了:「永遠要做正確的事」。戰爭無常,好人不會有好報,他在戰俘身上耗盡了藥品,自己卻也隨後受傷。凸顯了互相殺戮本身就是不對等的而荒謬的,毫無道理。
有一個事實更能體現所謂的天命無常,或是「天命難違」。自從佔領塞班島(馬里亞納海戰),美軍就可以轟炸到本土,但是不安全,因此才會勢必取下硫磺島,自從硫磺島的失陷(從各種客觀條件而言,這是必然的),硫磺島上的機場供轟炸機起降,助長了美軍轟炸日本的腳步;又由於硫磺島兩萬名日軍全滅的「玉碎」(約八百人存活),陣亡了七千名的美國士兵,傷兵兩萬名,近兩個陸戰師的戰損高達75%。
加上後來的沖繩島,美軍傷亡高達七萬五千人,(日軍傷亡十一萬),這對美國人來講,實在是太恐怖了,輿論無法接受,因此促使了投下「原子彈」以逼迫日本政府投降,造成廣島約25萬,長崎約14萬人死亡悲劇。
守與不守,都難以撼動戰爭帶來家破人亡的結果。因此,我們看戰爭片,也相當容易理解克老的反戰意味。
--
可惜本片在奧斯卡只有得到「最佳音效剪輯」
不過本片是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」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