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一片叫好。這裡也不例外。




  電影拍得極為細緻,不炫耀技巧,古典而沉穩;景色蒼茫,與電影帶來的深刻「空洞」彼此呼應。電影平實、尊嚴地敘述一場愛情始末,由於他的意境悠遠,方能餘韻不絕。


  若論到「同志電影」,這大概是我看到的第二部(第一部是La Mala Education,斷背山跟這部真是相當極端……),但把它視為同志電影的範疇,似乎又不是那麼典型,李安強調他描述的是愛,是人生中的情感,而不是性別。


  這很重要,這部電影適合的群眾是對「愛」有所期待的,而非對「同志片」有所預定立場的觀眾。


  但在台灣由『泛愛國主義』堆出來的「李安效應」票房當中,本人仍然必須誠摯地建議要觀看電影的觀眾,必須有心理上的調整,即將面對一個深刻的情感空洞,以及了解到「同性『愛』」在,這部電影中,是「主角」這樣的地位。


  聽說有些不明究理的觀眾,出場大罵沒事去看什麼同志片、沉悶爛片云云,私忖,很大一部分是對電影沒有正確的期待。


  李安的這部電影不是什麼香豔刺激的片子,也絕非好萊鎢慣用的題材。無論如何,他呈現了一部精緻的藝術,不必因為性別而拒絕他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ecu 的頭像
    specu

    思維的交錯點

    spe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