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突然覺得感想的廢話講很多……當然以下所有的感想都是具有劇情層面的。


  「你今後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強悍的15歲少年。」


  感動人心的青春追尋。


  「你有一天會親手殺死父親,有一天會和母親與姊姊交合」


  背負著詛咒的道德罪孽,伊底帕斯式的命運,少年逃離家園,在十五歲的生日之前,在圖書館渡過了一段時間。


  近親相姦,與其說是故事情節,不如說是隱喻的一部分。


  隱喻的受體,也許是人生不可違逆的宿命與悲劇。


  少年並沒有選擇逃避,他追逐著,追逐著命運給他的預言。他親自去實踐了這個詛咒,他戀上了謎一般的佐伯小姐,主動達成了他的宿命。他飾演著兒子與死去戀人的雙重角色,在這同時,他也報復性的侵犯屬於姊姊的人物--他希望早點完成這些命運的任務。


  這也許聽起來很荒唐。「世界的萬物都是隱喻」歌德如是說。


  這之中有很巨大的資訊量,通常是不足以被理解的。



  成人世界的歪斜,以及隱喻世界的歪斜,是田村卡夫卡親身去面對的,他以自己柔軟的靈魂,那個不時失去靈光,名叫烏鴉的少年,在無邊中摸索,他也感到困惑與搖擺,不過,一個成熟的人格逐漸成型。最極端的,反應了,所有人成長的迷惘。


  田村卡夫卡,不一定已經得到了更成熟的心,但就像是憑著母親贈與他的護身符,他從那個幽界返回,從看海,入海,終而歸返。他的圖書館放進了另一本書,也許,他並沒有更清楚自己的樣貌,不太明白活著是什麼,但是卻更堅定,以一幅畫作為隱喻,在海邊跨越生死的交界。


  小說,同樣地,體現了生命巨大的無力感,一輩子支持中村龍卻也不知為何而活,但它啟動了巨大的齒輪,讓每一個帶有宿命的活躍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,從音樂中激發出生命的深度,或是終止於圓滿的空無。


  但是,也提示了活下去的方法,大抵上,是相當溫柔的。




  性與死,音樂與書,這都是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使用的重要元素。


  日本戰後文學中常利用前兩者作為永恆課題,後兩者是作家的能力,也算是村上訓練得道所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e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