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竊聽風暴
The Lives of Others
上映日期:2007-02-09

類  型:劇情、懸疑/驚悚

片  長:2時17分

導  演:賀克唐納斯馬克(Florian Henckel-Donnersmarck)

演  員:歐路奇莫赫(Ulrich Mühe)、瑪蒂娜吉黛克(Martina Gedeck)、賽巴斯提昂柯賀(Sebastian Koch)


以下有本片劇情。 

--


簡介:



  《竊聽風暴》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後五年,片中男主角是一個東德秘密警察,他日夜竊聽一位劇作家和她的演員女友,卻意外成為他們生活的一份子,甚至為了保護他們鋌而走險…。究竟什麼因素會使一個鐵面情報員改變其初衷?而他真能順利擺脫這個恐怖體制嗎?《竊聽風暴》忠實傳達出柏林圍牆倒塌前的恐怖黑夜,緊張精彩的劇情充滿著人性的最嚴苛試煉,卻在結束前透出了曙光和溫暖,教人看得熱淚盈眶!

 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,結束兩德分裂,東德情報機關史塔西隨之解體,該機構案卷也終於曝光。埋藏在冰冷錄音帶裡的秘密,有著人們意想不到的故事,《竊聽風暴》將帶領您親臨那段德國最黑暗的時期,探索其間最閃動人性光輝的一頁。


--


  本片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,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,IMDB 8.4,為2006年評分第三高。


  電影陳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,發生在基層特工身上的人生插曲,卻扭轉了許多人的生命。權力可以為善,一如【辛德勒的名單】,持特權者一轉念,即可拯救蒼生。不過,本片是從最底層的特工出發的,他沒有太多權力,只能遵照上頭指示,捕捉異議份子『反動形跡』,但倘若情報員奮戰的目的,不再是「國家安全」等虛無飄渺的信條,而是上級的一己私慾,身為下屬者何去何從?


  電影成功之處,無非是一個嚴謹的東德氛圍,灰暗的基本色調,人人處於無可名狀的恐懼與不安,深怕國家安全部史塔西找上門來。三分之一的東德人口曾被建檔調查,身邊的上司、老師、計程車司機,甚至配偶都可能是史塔西的人馬,人人自危,這就是冷戰東德(東德國名為德意志「民主共和國」,西德為德意志「聯邦共和國」)。


  電影開頭從主角竊聽大師衛斯勒發端,他在大學任教,展示一段偵訊的錄音給學生(大概是秘密警察學校),衛斯勒並不對疑犯動手動腳,而是不眠不休的重複偵訊,不吃不睡,直到疑犯精神崩潰自動坦白。有學生質疑這樣是否不人道,教授衛斯勒就在名單上祕密標記「思想不當」的學生。雖然看似毫無暴力,沒有效果,卻是經過實驗最有效率的逼供法,跟觀眾平時的想像大相逕庭。



  衛斯勒以前的同學,也是情報界的頭頭,請他去看一場異議劇作家的歌劇演出,衛斯勒一眼就看出「這個人肯定有問題」,便開始大陣仗地,潛入他家裝設竊聽器。然而,隨著竊聽作家夫妻倆的生活,他才明瞭,自己只不過在幫助文化部的權貴「掃除情敵」。


  衛斯勒體會了異議份子的喜怒哀樂,不過是秉持「良知」而希望解救同胞,為此,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工作目的……


  片中,觀眾必定會注意到一段精采插曲,竊聽特工衛斯勒和情報局高官,在國家安全部餐廳用餐,隔桌有個職員忘情地與同事笑鬧,開了個民德總理的玩笑,笑話還沒講完,旋即發覺隔桌就是情報局的官員,嚇得直說抱歉;


  情報頭子卻說「這種笑話我有一堆呢!」,示意繼續;在他講完笑話同時,大夥盡情發笑,此時情報頭子卻正色「你叫什麼名字?工作証號?服務單位?不必分說,這對你的前途有多大的損失」、「這種笑話是對我黨的損害,特別你還是國家安全部的人員!」,此時小職員簡直青天霹靂,聽到噩耗頓時傻眼;


  情報頭子轉過頭去,面對衛斯勒,忽然發聲竊笑,旋即又嘻皮笑臉地講了一個調侃總理的笑話。那職員也只好陪笑一番了。這個故事實在鮮明,非常有意思地點出,在那個一黨專政,不容雜音的大環境,連講個笑話也會是禁忌嗎?而何事真正的禁止?什麼是默許的事情。是很模糊不清的,沒人可以信任,恐懼無形地恣意蔓延。


  電影最後基調盈富省思與感動,因此被喻為「綻露人性的光輝」,在幾場極大的轉變戲之後,電影的宏大的張力引導高潮,劇作家終究沒有和保護他的特工見面,他選擇了另一種致謝的方式,他的肖像海報能夠被掛在書店上廣告,完全是拜這位沒沒無聞的貴人相助。聞天祥對於結尾的「對比」觀察很入微,比起無法見人的竊聽報告,他的書卻能大剌剌地傳諸於世,這無疑是融合了諷刺與溫情的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ecu 的頭像
    specu

    思維的交錯點

    spe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