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   (1995)
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 (2004)


導演:李察林克萊特

演員:伊森霍克、茱莉蝶兒

IMDB:7.9、8.1





  劇情大致是男女主角在火車上偶遇,男主角相約女主角在維也納下車,遊覽維也納的風情,他們暢談了彼此的故事,度過了畢生難忘的夜晚,隔天,他們在火車站分別,他們覺得頻繁的聯絡會使彼此都厭煩,因此相約六個月後,在維也納相會。



  仔細看這兩部電影的人,很難不為其動容,這部電影非常樸實,不花俏,卻展現出男女主角間細膩的情感交流,他所演出的,正是一般愛情電影中缺乏
了,男女主角如何是交織出愛情,其中的言詞,行動,與感情流露。




  很少有一部電影,花了大部分的時間,在男女主角的彼此對話上,而幾乎沒有旁支的劇情與配角,因此它非常夠格地,說服觀眾,相遇的這對男女的確由靈魂契合。這不只是一見鍾情,也不侷限是邂逅浪漫的愛情喜劇,而是少數清新脫俗的反好萊塢愛情典範,他似乎傳達了一種理想,戀愛似乎就應該如此,不必長長久久,十多小時的熱戀足以低迴九年,只要兩人相知相惜,一段短暫的邂逅,永遠足以雋永回味。

  我們不斷強調的是,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,就是聊天,男女主角敞開心胸地談著對生死、愛情、哲學、愛與性、文化,與世俗。他們彼此不曾相識,因
此能更了無牽掛地天南地北。我們不能說毫無造作,畢竟那些對白精緻得非常可疑,不過,它仍然是具生活感的,浪漫的,屬靈魂的言語,聊天也能這麼浪漫,不說一句老套的舊辭。




  2004年的作品,【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】,則是講他們九年後的相遇,仍然激盪出不凡的火花,他們的心境與外貌都成熟,甚至是蒼老的許多(實際電影也是九年後拍攝),這給予我們觀眾更多對於邁入中年的愛情觀,他們不再是富有著無限的衝勁與想像,夢想與輕狂,更多的是一種明智,一絲妥協,幾分成熟的坦然以對。

  這對男女曾經陷入深沉的相戀,然而相逢此刻,它們都已經各自成家。因為在九年前的維也納,女主角因故沒有赴約,他們因此失去聯絡。我當時想到了一句詩句,「還君明珠雙淚垂,恨不逢君未嫁時」,我想,男女主角間的情況,多少符合這個相逢恨晚的情境,女主角的淚水因此潰堤,其中的演技,讓觀眾把真實與扮演之間的界線模糊了,這部男女主角親自編劇的電影,似乎也可以稱為一種自我的陳述,他們也許在扮演某種自己?


  在相見之後,他們坦承,自己的婚姻都稱不上幸福,僅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;而在靈魂悸動的交錯時刻,他們是否會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呢?

  電影給予了另一個開放性的答案,然而,那刻是最美的,夫復何求?


--

明天(7/3)不會更新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ecu 的頭像
    specu

    思維的交錯點

    spe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